万字干货 |欲保送名校,该作何准备?武汉大学文学保研经验分享
文研
约稿
不少在文研青年帮助下前往梦想学府深造的学子,留下了他们的考研记忆,帮助无数刚刚上路的考研党少走了许多弯路。
现在,文小研也诚挚地邀请你讲述属于你自己的文学故事。期待即将金榜题名的你,能将过去一年奋斗的历程,成功的喜悦,甚至曾经的迷惘通通记录下来,分享给刚刚踏上征程的学弟学妹们。让你的经历助力更多梦想!
↓↓↓
本期我们邀请天然学姐为大家分享武大文艺学保研经验。
从今年一月到现在,我一直关注文研青年的每一篇推送,也购买了武大的考研真题汇编。文研青年给予我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和技巧,更是内心的一份安稳和底气。所以,能够借文研平台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保研经验,也算是我充满感激的回馈吧。
回顾大学生活,我的保研路贯穿大学三年,分为四个阶段。我将围绕自己最终保送至武大的经历,对中文系(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统称中文系)保研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梳理,给有意保研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实用的tips。
本文字数:约9500字
阅读时间:约30min
一
大一:明确保研政策,成绩为王
01|明确保研政策
保研是国家的一项政策,正式名称是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推免)。大体有五种途径:常规推免,创新推免,支教团推免,退役士兵推免和辅导员推免。绝大多数人比如我都是常规推免,就是成绩保研;创新保研对成绩的要求宽松些,但需要有突出的科研成果比如国家级大创优秀,一作C刊,国际竞赛一等奖等。
了解政策后,同学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途径。就中文系来说,top985的保研比例在30%以上,中游985 20%多;像我所在的中下游985就只有10%了。211、双非比例一般更小。不过多数学校设有人文实验班,保研比例达到一半多。能进实验班,保研资格会比普通班来得容易得多。
02|成绩为王
由此可以得出,中文系保研比例不高,考研难度也很大。在读研已成为趋势乃至刚需的当下,如何争取到紧张的保研名额?答案只有一个——成绩为王。相比考研,保研是一场三年的持久战。打定心思想保研的同学要从大一开始认真对待每一门算作保研成绩的课。功夫下在平日,不可有临阵磨枪的心态。此处有策略选择:如果是成绩一直稳定在前三的准保研人,可以丰富自己的履历,全面发展,准备冲击顶尖院校;成绩摇摆的保研边缘人,首要任务则是稳住并提升排名,切不可因小失大。
我就是个很典型的边缘人例子:大一排名前五,大二掉到十几名,一度觉得保研无望。虽然保研无望,学习仍不可懈怠。这股冲劲儿让我大三冲到了第一名。保研看三年总排名,我最终是班级第四名,稳稳保研。
Tips:
1.尽早明确学院的保研政策,持续关注自己的排名。虽然等到保研时名额突然砸下来的感觉很幸运,但准备充分往往会让你收获更好的学校。
2.有的学校保研排名是综合的,科研竞赛会占一定比例;有的学校按绩点定排名;还有的学校会让成绩靠前的学生参加保研考试,考试成绩也算进最终排名的依据。究竟政策如何,不仅要向老师、往届同学问清楚;更要自己去官网读文件,获取一手资料。此点对于所在专业保研名额少的同学至关重要。
3.准保研人要注重全面发展,如果只有成绩,在保研复试时并不占优势。边缘人则相反,要把重心放在争取保研资格上。如果因为几分错失资格,其他的努力都成了“没有一的零”。
4.虽然做题家不可取,但忽略考试的重要性亦不可取。考高分有很多应试技巧,比如:找往届同学了解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研读老师的论文,答题时按分值分配字数和时间,根据讲义与笔记自测考试题,论述题答得立体、论文化等。
二
大一至大三:提升专业素质,丰富履历
保研的同学成绩都很好。在众多成绩优异的保研生中老师如何挑选?我们又该如何在简历初筛、笔试与面试中脱颖而出?
我的结论是:以专业素质为核心,丰富履历。需要明确的是,保研比考研更注重精度而非广度,各学校的保研笔试、面试一般只考察所选报的方向(文艺学、现当代、古代文学、语言学等),因此专业素质是针对这些小方向而言的。
01|提升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分为三点:一是对所学专业的宏观把握,二是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三是内化程度。拿文艺学举例,文艺学的研究对象,领域前沿问题,有哪些专家学者,他们的论著是否了解,要有一个粗略的宏观把握。各时期的代表文论,文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这些属于基本知识,必须熟练掌握。内化程度则是你对这一领域的理解深度及兴趣所在,比如对《理想国》的态度,如何看待诗与哲学之争,或者是相关的论文或科研。
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这些指标上:绩点及排名,科研经历,论文情况;还有少数创作型选手会有自己的作品集。提升专业能力,除了平时好好学习外,更要拓展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对于中文系学生来说,书籍就是力量,写作就是武器。要把读书作为生活习惯,思考则要与阅读同时进行,最后要练就口头和笔头的能力。人文素养的训练和思辨能力的锻炼则是更高更远的要求,但不可不重视。
02|丰富履历
包含英语水平(四六级成绩,口语水平),竞赛(和专业相关的,关系不大的),学生工作,实习,交流交换经历等。各项指标的比重是:本科院校层次及排名>科研论文>英语>其他经历。中文系属于基础学科,保研以学硕为主。相比起综合素质,更注重专业素养。因此,学生工作、竞赛、实习等经历不是特别重要。而英语相较于外语、经管类,也不是那么看重。最看重的当属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论文情况。我将围绕个人经历解读各项:
(1)本科院校层次及排名
是敲门砖,基本决定了简历初筛的去与留。985的前三,211、双非的第一占有绝对优势。此外,超群的学术能力,如C刊一作,主持国家级项目也可以为你加持。我作为985的第四名,排名有些尴尬;再加上疫情影响,有两门专业课放在了大四开学考,导致我在大三暑假这个黄金期,重心都放在了稳住自己的排名上,生怕失去保研资格(我们专业也就五六个)。所以整个保研过程略显保守和被动。从中得出的教训是:前三年一定要把排名稳在前三甚至冲击第一,这会让你留有更多的时间来为夏令营、九推做准备,心里也会更稳。
(2)科研论文情况
最能够体现专业素质,是出身排名之外老师最看重的指标。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科研:发表论文,协助老师完成项目。试问哪位导师不喜欢已经有过科研经历的学生呢?本科生如果能主持国家级项目(一般是大创),发表核心论文,就算具有科研优势了。退而求其次,能够主持省级、校级项目,参与老师的科研,发表普刊论文,也可称作有一定的科研经验。
我大二到大三申报了一项校级大创,因为没有相关经验,并且每个周末都要修双学位,整个过程不可谓不艰难:三万字的申请书每天码字到凌晨两点;研读的论文不下五十篇;立项答辩排练了整整一天……整个经历既让我深深明白做学术的不易,又让我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此处同学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本科生的科创很水,就不愿意做。但我认为这个经历是非常重要且值得的,因为你能熟悉科研的流程,也会从错误、不足中吸取教训,比别人先行一步,相当于正式从事科研前的一次预演。科研经历还能让你更加自信,夏令营时如果还没有一次科研经历,会比较被动。
论文是专业素质最集中的体现,建议中文系保研er在夏令营前准备一篇比较成熟的论文,并且对自己的论文要有相当透彻的掌握。一是因为很多夏令营都要求有参营论文;二是因为它将作为你面试时跟老师交流的主要话题,担负着展现你各方面能力的重任。并不一定要发表(除非核刊),把本科写的课程论文、项目论文好好打磨一两篇,请老师修改润色,就已经很好了。我发表了两篇普刊论文,一篇是大创结项论文,但不是文艺学方向的,用处不大,但能与我主持的大创合在一起为我的科研能力加持。第二篇是我重点构思的美学方向的论文,反复修改了多遍,并且把论文相关的知识点、参考文献都好好复习研读了一遍。
(3)英语水平
也是老师比较看重的项,几乎所有学校都要求过六级(分数当然越高越好)。研究生阶段需要阅读大量英文材料,好的英语成绩会让老师自然而然地欣赏你。六级能上550最好不过,600则可称作亮眼。我六级603分,面试时被老师夸赞过。除了四六级,口语也很重要。多数院校都有英语面试,考察英文文献阅读能力或者是口语水平。不过英语的重要性也需辩证地看,毕竟对于中文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阅读面才是最重要的。英语不太好的同学切莫灰心,扬长避短就好。
(4)其他经历
除了成绩、科研和英语外,我还有几段竞赛经历:大英赛二等奖,省部级征文活动优秀奖,计算机设计大赛校奖,英语演讲比赛校奖。比较亮眼的是有两段海外假期交流的经历:一段两周的游学,一段三周的暑校。游学经历对保研帮助不大,但我把这次经历用心记录了下来,写了一篇文章,并以这篇文章获得了省部级征文比赛的优秀奖,所以二者合在一起还是蛮加分的。暑校经历是在剑桥大学修了三周的社会学,收获非常大,并且对英语有很大的提高。这段经历我在个人陈述中也花了较多的笔墨写,作为我个人的一个亮点。我想说的是没有值不值的经历,关键在于选择了就去认真对待,并且内化它,在保研中好好利用它。只要利用得好,就会为你增添光彩。
Tips:
竞赛盘点
★★★★★:英语类竞赛如大英赛、外研社英语演讲比赛等,能在这些比赛中得奖是你英语水平的最佳体现。大广赛,可以跟新传的同学一起参加,体现你作为一个文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各类写作征文比赛。授课类比赛(尤其是想报汉硕的同学)。演讲辩论类比赛。
★★★★: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级别很高,很考察人的能力,但跟学科关系不大。鼓励跨专业组队。
★★★: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这个比赛很适合文科生参加,拿奖也很容易,但知道的人不多。中文系的学生可以在里面做一些文案、创意设计的工作。还有其他的比赛,不一一列举。
海外与校际交流
★★★★★海外交换:难度较大,但非常能体现个人能力。适合中文系同学参加的好像不多。一般是学校组织的。
★★★★校际交换:难度一般,适合喜欢尝试新事物、新环境的同学参加。时间一般是一学期。我周围有人参加过,收获还是蛮大的。学校组织。
★★★暑校/寒校/暑研:就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国外某所大学学习课程或参加科研项目。一般是学院或学校国际处组织的。难度略大。能够学到不少知识,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最直接的是对英语有提升。
★★游学、义工项目:难度较小,不是很有学术性,但很能训练独立、适应能力,锻炼英语能力。有学校组织和社会机构组织两种。
在保研中,这些经历是专业素质外很好的填充,让你在老师眼中的形象立体、丰满起来。但它们也仅仅是一个填充,若无专业素养和真才实学支撑,就显得很虚无缥缈。
三
大三下:了解各所院校,综合考量
这一部分主要讲择校策略和参营前的准备工作。
01
择校策略
保研理论上是可以投无数所学校的,因此很多同学采取海投的方式。但在我看来,海投既浪费精力也无必要。如果在投递前对院校的层次和自身的水平做一个综合考量,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份个性化的保研策略,进行精准打击,往往会事半而功倍。
首先来谈谈院校的层次。参考三个指标:一是专业排名,可参考第四轮学科评估、双一流学科(有北大、北师大、复旦、南大、华中师范、陕西师范六所)。甚至可以细化到某个方向,比如文艺学强校有北师大、华东师大、山大、川大等。首师、华中师范、南京师范等校的中文也很强。二是学校的总体实力,也就是学校的牌子,可参考软科、QS等排名;三是学校的地域,因为学校的地域和就业直接相关。此外,离家远近,气候环境因素也需考虑在内。基于此,可以得出综合类、师范类985,师范类211(首师也很好)是中文保研er的理想归宿,有志于学术的同学可以在这些学校中择优。其次,对于想就业的同学,理工类985,强211也是不错的选择,性价比很高。最后,提醒同学们不要忽略地域的重要性,比如同济大学一般被认为是理工类强校,但它的中文也相当不错,毕竟靠近复旦、华东师大两所中文强校,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再如上海大学、暨南大学也很有吸引力。
其次,需要对各院校的推免情况、生源有一个了解。一般来说,保研的原则是“向上跨一个层次”,比如中游985去顶尖985,中下游985去中游985,211去非顶尖985,难度并不大。但如果想向上跨两个层次,则需更充足的准备。
关于排名:顶尖985存在卡排名的现象,甚至只要第一名,要谨慎报考。另比如同校同专业的两位同学同时报考某校某专业,初筛往往只会过排名靠前者。所以同班同学可以相互商量,分散择校或者报考同校不同专业。非顶尖985对排名的要求宽松些,此时985、211前一二名的同学优势比较明显,211排名靠后、双非的同学则需要在其他项上努力。此处的意图只是提醒同学们这是很重要的一关,并不是教同学们保守择校。毕竟“逆袭”的例子也非常多,真才学不会被所谓出身和排名所掩埋。
每个院校都有自身的招生、考核特点:有的院校内保生的比例高达80%,需要慎重考虑;有的院校招生规模大,会给几乎每个学生优营,非常适合作为“稳”或“保”的学校;有的院校考核难度大,优营比例小,意味着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精力去准备;还有的学校考笔试大综合,难度相当大;有的学校看重学生的出身及排名,初筛严格但考核方式简单……这些信息最好的来源是询问往年参加推免的师哥师姐,在网上搜索经验帖也是一个高效的方法。我大三一年都在持续搜集相关信息,在保研时已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这些信息让我择校时相当胸有成竹,也使我很早就把武大定为目标学校,一心一意准备。
最后,我以自己择校时的心路历程为例,向大家进一步说明何为个性化的保研策略。
第一步,根据院校层次和个人情况初步划定择校范围。
参考往届同学去向,我这个排名申请top院校如北大、北师大、人大、复旦的学硕比较困难,而我本身又想读学硕,所以首先这些学校不予考虑。南大、浙大、华东师大三所学校,相比起第一类三个指标都好的学校,或者因为地域不在一线城市,或者因为不属于综合类学校,难度略小。但仍然算作中文第一梯队的学校,是我可以冲击的目标。武大、中山、厦大、南开、川大、山大比我本校略高一档或差不多,且都是文科强校(山川的中文是A);其中武大和中山是我考虑的学校,因为我是南方人,且这两所学校的综合实力强劲。武大对我最有吸引力,因为我是武汉人,打算毕业在武汉发展。而按往年经验看,武大文学院接受我本校的学生较多,我的胜算很大,所以武大成了我主攻的学校。
第二步,冲、稳、保策略。
在南大、浙大、华东师大中,我把浙大作为我冲的学校,南大中文竞争太大,且南大跟武大一样都是区域内最强学校,在武汉发展的话我还是倾向于武大。华东师大中文虽很强但不属于区域内的最强学校。浙大的牌子对我太有吸引力,并且有学姐向我推荐传媒学院的美学专业,竞争可能没有中文大。我觉得跟我的路子比较合,信心更足一些。武大是我稳的学校,也是我主攻的学校。本校保底。
第三步,搜集相关信息。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把浙大和武大作为重点学校,开始搜集相关的信息,包括夏令营、九推的时间,往年需要准备的材料,考核的方式,导师的信息等。这些信息从官网基本都能得到,也向师哥师姐请教了很多。最后做成了一张excel表。搜集完信息后,我就开始准备材料了。
选定学校的步骤虽然纠结,但却是反观自身想要什么的过程,也为我提供了规划未来的契机。有些同学经过一番思考,会发现自己想要的就是某一个学校;而有的同学希望尝试更多的学校,在众多offer中再加以选择;还有同学想要冲击顶尖院校,享受不断确证自己能力的过程。不同的选择都很好,但前提是需要有这样一个思考过程,而不是投机选择。
02
材料准备与文书撰写
☆必备:成绩单,简历,个人陈述,本校推免资格证明,四六级成绩单,各类证书。
☆推荐准备:发表或未发表论文,能体现自己水平的创作。
☆呈现的形式:原件,复印件多打几份以备邮寄,另外要把以上所有扫描并合成一份pdf(而不是散的),在网页报名时上传。
☆简历和个人陈述的撰写原则:简历控制在一面A4纸的量,是个人履历的摘要,追求一目了然而不求详细。个人陈述则是简历的扩充,追求深度且要有针对性,切忌写成标签、套话的堆砌而缺乏真实情感。让经历服务于个人形象的生动塑造,而非机械地罗列经历。掌握这些原则后,我来跟大家分享具体的写法。
(1)简历
☆第一个模块:教育背景,如果毕业于重点高中可以从高中写起,绩点、排名、任职情况都在这一部分。属于最基本信息。
☆第二个模块:主修的课程及分数,奖学金情况,英语水平,论文科研情况这些体现自己专业素质的信息要包括在内。也就是老师最关注的信息。读书多的同学还可以在这一块写上几本自己的读过的书,如果能够与意向老师的研究方向契合就再好不过了。
☆第三个模块:其他经历,与专业关系不大的科研、竞赛,实习,交流,双学位等。如果是双学位、交换经历,最好写上自己的成绩,证明学得很好。
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要求准备简历,但简历会在联系导师时发挥很大作用。
(2)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没有定法,关键是写得有个人风格,让老师读完陈述如见其人,想见其人。为达到这点,有四个小原则:
☆分类原则:相当于把自己的经历做一个分类,推荐的行文逻辑是:基础情况——科研论文——自己的一两个强项(以经历佐证)——简单的研究生规划。每一段专写一类经历,而不能混杂着写。即以类别为线索,而不是以时间为线索(除非履历非常丰富)。科研、绩点比较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结尾段是对主要信息的补充。
☆扬长避短原则:在较少的字数里,与其体现自己很全能,不如突出自己的强项。这就需要对各类经历有所取舍。我英语较好,就花了一整段写体现我英语水平的经历,如四六级、海外交流、英语竞赛等。我相信集中的信息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表达自己研究生阶段会继续提高英语水平,利用好英语优势读文献,参加会议,这些表达是老师比较喜欢的。科研论文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花了两段写。因为项目级别不高,所以我尽可能写得详细,来突出我在项目中的作用及收获的经验,来弥补级别不高的缺憾。其他经历并不突出,所以我使用排比句把它们集中在一段写,并且用它们来佐证我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总结加展望原则:个人陈述的本质是夸自己,但夸完后还要表达继续学习的希求,以显示谦虚、诚恳的态度。比如我会写“我会踏踏实实地协助老师做项目,虚心接受教导,以期学业水平精进。若有潜力,愿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投身学术研究”。这些话可能略显空泛,但隐含的信息是我对研究生的任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会好好学习,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规划。如果同学对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有较为成熟的构想,能展现出来是再好不过的。
☆讲故事原则:此点针对行文的语言和逻辑。即起因+经过+结果。换言之,经历的名称、时间+具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学到了什么。如“大三上,我撰写了…一文,发表在…上。文章原是…课程的论文,我对…问题很感兴趣,阅读了…等书,并在老师的指点下读了…相关的论文。这篇文章是我学术经历的起点,阅读加思考,继承加发挥的学术思路,让我受益良多”。这种写作方式不仅娓娓道来很耐读,还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个人情感,塑造出一种“有我之境”。而“我”正是个人陈述的核心与落脚点,即经历服务于人,而经历的机械罗列。
个人陈述的撰写还有许多技巧,此处不一而足。针对不同的院校,可以略作修改。更进一步说,个人陈述的撰写过程是对自己三年经历的梳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清楚发现自己的优势,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3)初试与复试
这一部分信息来源是师哥师姐、同学和经验帖。中文系的初试即笔试,分为大综合、小综合、专业方向三种,难度不太大。有的学校是初试过了(60分)者才可进入复试,有的学校是初试和复试一起算总分,还有的学校没有初试。今年疫情影响,很多学校取消了初试,直接线上面试,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一个趋势。
复试即面试,考查形式多样。比如有的学校夏令营有pre环节,老师也会根据同学听讲座之后的发言情况打分。其他考核形式有抽题回答,有老师直接就材料提问,还有直接让学生主导。复试也会考察英语,比如阅读英文文献加翻译,让学生用英语自我介绍,用英语问专业问题等。同学们要熟悉基础的面试题,网上有很多帖子总结,此处举几例:
自我介绍
研究生规划
写过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读过哪些书
本科修过的课程、最喜欢的课等
这些题都是围绕材料文书展开的,同学们需要对自己的材料非常熟悉,并且回答出一定的深度。
最好提前从各种渠道了解考核方式。像浙大的美学可以参考官网提供的考研书目。武大我则向学长学姐们了解了往年的考核题型,汇总成一份word文档。此外,我参考了很多资料,也结合目标学校整理出了一份文艺学书目,还看了一些网课。最后,我买了文研的武大考研真题,重点关注文艺学的考题。因为浙大和武大都是以面试为主,以个人能力展现为主,并不涉及太多基础知识的记忆,所以准备的重点放在准备面试上。而像北大、北师大、南大、中山等学校好像有笔试,准备这些学校的同学要好好复习基础知识。
图|书单的一部分
(4)保研时间线
☆大三下的三月-五月:规划院校,搜集信息并准备笔试面试
☆六月:提前准备好简历、个人陈述等材料,在官网蹲夏令营的发布通知
☆七月-八月:投递并参加夏令营
☆九月:参加预推免和推免,9.28填报系统,拿到拟录取通知,保研结束
关于夏令营、预推免和九推
中文系院校举办夏令营的不多,有川大、中山(珠)、华东师大、华师(华师今年因疫情好像没有)等。其他院校以预推免和九推为主,集中在八月末到九月中旬。夏令营相当于提前批,能拿到优秀营员相当于提前录取(前提是拿到本校保研资格),难度最大,优中择优,只有少数很优秀的同学能拿到offer。预推免相当于第二个提前批,条件会更宽松些,且能选择的学校多,大多数同学都能拿到一两个offer。九推指9.28开通系统那一天(或提前几天)再招生一次。由于夏令营、预推免已经发出去很多offer,剩下的名额不多,所以九推前还没有offer就很危险。但有的院校会在九推时多出一些名额(因为人没招满),而大多数人也已有归宿,所以只要有余出的名额胜算就很大,可以说风险与机会并存。
四
九月预推免:发挥稳且智慧,hold住全场
由于家乡对我的吸引力很大,也因为暑假联系的导师意外地给了我回信,给了我很大鼓舞,所以我最终选定武大一所学校。整个九月,都在准备武大,希望把这最后一战打得漂亮。我做了三件事:
第一,继续润色文稿,完善材料,在官网蹲通知,随时准备报名投递。
第二,读书做笔记。看完了厚厚一本马新国本《西方文论史》,巩固基础知识;还重点看了王岳川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做了详细的笔记,为面试做准备。
第三,模拟面试。我对往年搜集的考题和一些面试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多遍模拟。
9.10上午,武大文学院官网发布了预报名通知。9.11,我完成了报名和材料的投递。9.12晚收到了招生老师的电话,说我通过了材料初审,确认参加面试。武大采取电话面试,我跟老师预约的面试时间是9.13晚六点。面试当天,我被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你报考的方向是什么?答:文艺学。
问:感兴趣中国还是西方?答:西方文论。其中最感兴趣的是西马。
接着,老师就西马问了我一些基础知识,考察了异化、文化工业等几个概念。我基本都答上来了,除了有一处知识错误,被老师和蔼地纠正了。此处建议简单问题展开答,比如就异化我举了电影《摩登时代》的例子,还提到了相似概念物化。回答文化工业时我提到了本杰明的aura(韵味)。
然后,老师又问我有没有自己的研究规划。这个问题是我准备了的,我把本科做的大创,最近读的书,以及未来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三者结合了起来,既巧妙地展示了我的科研经历,又体现了自己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并且还爱读书爱思考。感觉老师是比较满意的。最后,老师让我用英语介绍自己,并阐述选这个专业的理由(2分钟内)。这个问题也是我演练过的,我自信流利地回答完了。总时长14分钟。
9.16上午,我收到了通过面试的短信,并在预推免的网页点击了确认。武大文学院只有一次预推免,基本在预推免就招满了学生,甚至可能会超发一些offer(因为会有人不去)。为保险起见,同学最好在教育部推免系统开放的凌晨就填报,最迟也不能超过上午十点钟(武大官网通知的规定)。我在10.12日凌晨填报了志愿,中午收到录取通知,点击确认后,我的保研之旅就结束了。
作者简介
天然学姐:本科就读于中下游985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前10%,四六级均600+。保研时手握两篇普刊,一项校级大创;竞赛和实践经历较为丰富。最终保送至武大文学院文艺学专业。
今晚,文研青年邀请学姐为我们进行保研课程讲解和答疑,请大家准时听课哦。
往期回顾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文研青年